产品经理应如何建立一个「互联网+」团队?

产品经理
最近超夯的网络名词莫过于「互联网+」,连中国大陆总理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,也提到要制定「互联网+」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网络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,以及「中国制造2025」新战略。 霎时「互联网+」这名词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,也成为了各行业规划者与研究团队的口头禅,何以如此呢?
简单来说,所谓的「互联网+」,即互联网加上一个传统行业。 互联网加上金融为互联网金融,互联网加城市为智能城市,互联网加工业则为智能工业,例如德国推行的「工业4.0」。
很多台湾企业以为与网络沾上了边,乍看之下似乎就是属于互联网企业(或者自己认为),殊不知其思维却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代工思维,当然就不会有「互联网思维」。 「互联网思维」其实无关是否属于网络企业,也不是电子商务专属,而是指「企业对用户、产品、营销和创新,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。 」
对产品经理来说,要能协助企业转型,做到产品创新,就必须建立一个「互联网+」团队,那么,一个优秀的「互联网+」团队该具备哪些特点呢? 笔者以为如下:
第一,把工作当成事业,以成功为目标
台湾多数新产品团队成员都是「听令行事」,还有些人是抱持「打混摸鱼」、「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」的心态,工作做的好不好,好像事不关己,更遑论新产品能否成功达标,严重缺乏事业心。 反过来说,如果把自己的工作结何自我的兴趣并当成今后实现人生的价值,那就会积极向上,忽视短期的个人得失,充满斗志的去做点事,这样才会有责任感,而不是只是为了「五斗米折腰」。 是以,产品经理该如何让大家把目前新产品开发的工作当成事业呢? 「挑对人上车」,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之一,积极向上、乐观进取的成员将有助于「互联网+」团队迈向成功。
第二,专属的kpi、激励和晋升制度
相较于美国硅谷,中国、台湾培养人才的成本仍然较为便宜。 由于中国大陆「互联网+」的快速成长,陆企频频向台湾人才招手,曾有大陆企业的ceo说:「来大陆互联网公司一年,抵过台湾企业十年。 」相形之下,台湾企业的整体环境仍然充满保守思维——以cost down的心态想得到好人才。 笔者以为:企业要想产品能够创新、突围,就必须能够搭上「互联网+」的顺风车,传统的kpi、激励和晋升制度(如:新事业就不能只用营收及获利作为唯一的kpi? 做过失败产品的pm是否就无法获得奖励及晋升? )势必要重新调整。 笔者过去就曾遇过某企业要想发展电商,却又担心既有的实体通路会反弹,于是乎只能将两边成员的kpi设成一样,造成内部员工抱怨连连,个个意兴阑珊,新事业只能宣告无疾而终!
第三,建立具有共识的价值观
「互联网+」的特性就是快,「互联网+」团队的战斗力表现在效率上,拥有共同的「价值观」将是最终成功之关键所在。 产品经理如果花费果多精力在说服、沟通甚至是安抚上,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要耗费很多资源(时间&金钱),无形当中不仅影响到新产品上市时程,也可能失去市场机会。
近年来台湾的产业已逐渐崭露疲态,过去引以为傲的电子业、代工业… 纷纷出现业绩衰退,也不断面临到对岸强大的竞争态势,甚至已慢慢遭逢边缘化的危机…。 如何将既有的核心竞争力设法搭上「互联网+」将是台湾企业未来转型的重要契机,建立「互联网+」的团队更是迫在眉睫。 诚如《互联网思维的商业实战》一书的作者所言—很多人都误以为谈网络就是谈电商、谈实时通讯软件,其实所谓网络时代下的「思维」,是可以运用到各种产业、产品、与服务,帮助企业转型。
上一个:网站制作公司教你判断营销网站建设
下一个:怎么找到一家比较好的网站建设公司
沂源网站建设,沂源做网站,沂源网站设计